header
 
学校首页丨加入收藏丨英文版
 
本科生教育
本科生教育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7-11-25 09:00 作者: 访问次数: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主张“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并重”,一方面培养具备身心健康、敢于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开发技能、较强的算法设计分析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解决社会各应用领域信息处理和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一)专业特色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控制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专业,以为其它应用学科培养数学建模,进行计算机算法设计与编程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

(二)实现途径

为实现这个培养目标,以专业人才数学技能的培养、建模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算法设计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同时兼具身心健康、责任担当的培养为辅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打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既要专业人才技能方面课程的设置,包括数学基础类课程设置、信息与数据分析处理类课程设置、计算机基础类设置、相关的专业课及限选课设置以及专业技能提升类课程设置;还要关注对学生的通识知识的培养及校本共同知识的培养,根据学校提供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本专业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

2、在师资配备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打造一支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为目标,改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优化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加强人才引进力度,促进继续教育培训,使师资队伍更趋合理性、发展性和可持续性,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3、实验室建设上。信息与计算科学已设置3个专业基础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开设了所有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人员经验丰富,队伍结构合理。

4、本专业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新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方面加大培养力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注重校企对接,注重产学研协调发展,大力加强见习、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有质量的实习条件。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

该专业人才主要面临的任务是:建立社会各领域相关问题的计算模型,设定恰当的算法,再借助于计算机将所求解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有限步运算而解决问题。故该专业毕业的学生要求具备深厚的数学功底,需要对数学模型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需要应用计算机知识来解决计算模型描述的问题。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敢于担当的品质。

培养要求: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能适应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能分析、处理各生产领域大数据,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4了解本专业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

6、英语达到CET4水平。

保障措施:

1、课程设置方面:数学基础类课程设置保障学生数学功能和计算技能的培养;信息与数据分析处理类课程设置保障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算法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设置保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的培养;专业课及限选课的设置保障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提升课保障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过程中配合学校的质量监控措施建立本专业人才培养监控体系,完善专业人才质量培养的监控。

3、本专业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达到了35%,并将在今后大力配合学校的人才战略建立更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以壮大人才培养所需师资力量。

4、本专业现有3个实验室,能满足专业教学所需,1个省级大数据基地保障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同时在国家财政部和省级校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完善与更新硬件实验条件,为人才培养提供硬件保障。 

四、主干学科

数学、计算机科学

 

五、主要课程

数学基础类: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

信息与数据分析处理类:数值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技术、算法分析与设计、最优化理论、数学软件、信息安全、信息编码;

计算机基础类: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专业课及限选课:程序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

专业技能提升类:VC++高级编程、Web前端开发技术、Android系统开发、SparkHadoopUnix操作系统

 

六、学习年限

四年,实行弹性学制3~6

 

七、毕业学分

185.5

 

八、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九、主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认知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论文等

 

十、第二课堂活动要求

按学校要求,第二课堂活动由文化素质拓展课程学习及课外实践活动两大类组成,学生在校需要获得12个第二课堂学分才能毕业。其中文化素质拓展课程学习共9学分,含军事训练1学分及军事理论实践课0.5学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就业指导部分0.5学分、英语自主学习听说训练2学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0.5学分、思政系列课程外实践课4.5学分;课外实践活动共3学分,分别从学校给定的5大分类中获得,包括学科竞赛类、科研(技能)训练类、学术研究成果类、文体竞赛类、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类。

成绩获得方法: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学习的学分由主讲教师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提交成绩;课外实践活动学分原则上在每年3月份前由学生填写《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申请表》提交所在学院,由学院对学生前一年度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审核并公示结果,最后在第7学期由学院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提交成绩。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版.doc
footer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623836 湘ICP备09017705号 湘教QS4_201212_010022 丨 信息中心技术支持